降薪、调业务、SOHO……2020,他们这样开工 | 甲子光年
只要还活着,只要还想活下去……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原本热闹、休闲的春节假期被不安、焦虑、恐惧笼罩。
正式开工第四天,大多数科技公司都已迎着困难开始运转。
他们面对的拦路虎包括大规模云办公的各种问题——连不上企业内网;语音、视频沟通掉线;员工在家办公效率低、信息同步不及时;还有可能“颗粒无收”的业务——线下门店关闭,员工只能带薪休假、延期上班;大客户项目难以获客和线下交付;供应商、物流公司等任何环节不开工,产品就无法按时生产发货。
从SaaS软件公司到硬件厂商,从大公司到中小企业,都在努力应对疫情对业务的影响。
本文采访了网易、华为云、出门问问、Teambition、石墨文档、肯耐珂萨、深信服、库柏特、云深互联、致趣百川和飞巴商旅等科技公司,这是他们的抗疫实践,在这个紧要关头,希望给同类型公司以借鉴。
1.突发的不可抗力
此次疫情打击最大的是to C的线下服务——尤其是旅游、餐饮、零售、影视等行业。
根据《中欧商业评论》2月5日发布的“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报告:67.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85.01%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只有9.96%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
“旅游业几乎受到巨大冲击,业务量断崖式下降,不少从业者破产。”商旅行业综合解决方案公司飞巴商旅CEO陈倩楠对「甲子光年」感叹道。
“旅游服务商的损失是加倍的,因为要两头押款——给上游的航空公司、酒店等交定金来控资源,也就是要包大量机位和酒店房间,否则利润太薄;对下游的旅行社、企业客户,平台则要月结或季结,所以也需要中间垫付,有大量押款。心疼旅游行业的从业者。”陈倩楠谈到。
这种商业模式下,旅游行业中间商不仅没有一分进款,还要支出人力成本、上游垫付成本和下游C端用户的大量全额退款,很多没有充足现金流的中小企业已濒临倒闭。
在陈倩楠的朋友圈里,甚至已有从业者转型微商,通过卖面膜、卖鱼油、卖口罩补贴业务亏损。
同样受疫情重创的,是受整体供应链影响的硬件科技公司。
某消费电子厂商CEO对「甲子光年」预估,按最乐观的情况,如果2月底疫情得以控制,公司将损失30%的全年效益,第一季度营收基本为0;如果更悲观来看,疫情持续到4月份-6月份,恶性影响将难以估量。
如今,这家公司的业务面临着供应商复工难和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的两重阻力。
其供应商中,有一家零部件厂商位于武汉,因其复工时间延后而影响了整个产品线的生产效率;另外,自从1月31日WHO(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肺炎疫情列为PHEIC(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海外产品的出入关检查时间与财务成本将增大,货运是否会暂停还处于待定状态。
根据闪存市场的研究,由于疫情影响,电子产业的大部分公司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和需求平均减少 15-20%。
第三个重灾区是依赖大客户的to B 科技公司——这种业务模式在AI浪潮之中成长起来的公司里尤为常见,对他们来说,疫情带来的影响可能持续到下半年。
比如出门问问的to B业务也遭受了不小打击,原计划在年后交付的车载等语音交互项目已因疫情延期。
某科大讯飞员工也对「甲子光年」谈到,目前科大讯飞已启动的线下实施业务不超过10%,大部分问题还是可以远程解决,“但像需要现场实施部署的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交付型业务无法远程搞定,可能需要做针对性调整,这些项目也多在后半年交付”。
To B科技公司最受影响的是两个环节:销售和交付。
有些公司的业务虽在线上,但需要通过线下拜访、举办会议沙龙、参加招投标获客。这是因为大客户的采购流程复杂,需经过面对面商务沟通、PoC测试、交付部署等环节,平均成单周期一般都在半年。
以往,Q1正是销售人员面销谈客户的高峰期,而如今面销机会为0,这部分损失靠线上沟通很难弥补。
云安全赛道公司云深互联CEO陈本峰告诉「甲子光年」,销售和商务团队的情况目前不容乐观:“To B行业,线上只能知道个大概,具体东西还得靠offline去推进。”云深互联原本计划了很多线下市场沙龙和对重要客户的点对点拜访,现在全被打断,“客户现在也不出门,我们只能做直播,把线下的活动全部改成线上,现在也只能这样了。”陈本峰说。
智能营销SaaS厂商致趣百川市场总监韩佳新也告诉「甲子光年」,致趣百川去年在北上广深等城市联合合作伙伴做了80多场线下获客活动,但到今年,节前做的2020年活动计划全部被打乱,“5月前的线下活动基本都取消了”。
其实帮助公司获客也是致趣百川的业务之一,春节期间,就有大量客户在咨询韩佳新直播获客的方式和效果,韩佳新谈到:“问题还并不是怎么做直播,而是如何转化,看一场直播就买你几十万的软件,其实还不太现实!”
交付更是乘着AIoT浪潮兴起的新兴科技公司的大痛点——由于数据的敏感性或部分产品、服务的特性,交付很难被线上办公替代。
总部位于武汉的智能化机器人公司库柏特CEO李淼告诉「甲子光年」,封城之下,他们最难受的就是项目无法进场。
就在2月4日,库柏特节前中标的一家外企大客户负责人还在紧急与李淼讨论应对之策。库柏特和这家公司有两个项目,一个在武汉汉口,一个在上海;前者已做完了方案和准备工作,卡在了进场环节;后者原定今年6月下旬交付,如今时间变得不可控。
“汉口的项目就在疫区正中心,地图上最红的点,这个项目肯定短时间内没法交付。”李淼告诉「甲子光年」,他们的业务涉及到3D相机和机械臂等硬件,虽然其产品有远程调控功能,但总会多少涉及客户现场的安装、调试工作,而库柏特目前不在武汉的员工大概只占10%。
因为此前现金流状况较好,李淼是在无奈中坚持:"我们前几年每年都是2~3倍的增长,突然出现这个事,今年的目标要至少下调一半,保持和去年一样就不错了。"
而他告诉我们,自己身边一些线下业务占比大的武汉科技公司已直接关门。“比如做智能停车场运营的、IoT领域的,老板节中就发通知,不做了。”
总体而言,强线下交互和高客单价的行业,如工业设备、智能制造等都受到了严重冲击。
一些公司甚至会开始考虑减薪和裁员以减少损失。
网上流传的降薪方案
上图是网上流传的一个降薪方案,但真实公司的运转中可能很难按工资梯队全员降薪,具体的降薪裁员措施还需要结合疫情对业务的细致影响,再考虑哪些部门需要缩减。
可以预判,随着各公司陆续进入开工期,对内、对外沟通逐步展开,未来两个月,行业中可能出现一波人员调整潮。
2.春节不停歇
疫情爆发的同时,各公司也马不停蹄开始应对。
首先就是人员安全。
从1月20日钟南山对外证实“人传人”开始,大量科技公司就开始制定疫情防控预案,这充分显示了企业组织在大型危机中充当社会组织一环的作用。
出门问问还针对疫情专项成立了办公效率小组和心理支持小组,关注工作效能、员工健康的同时,为员工提供心理疏导、关怀和支持。
腾讯、网易等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在春节期间每天都要进行健康打卡。字节跳动的飞书团队则用两天时间紧急开发并上线了健康报备应用,并在经过优化后对外免费开放。
其次,受疫情影响,各地都推迟了复工,另一个科技公司之中的普遍做法是通过远程学习弥补返工时间的损失。
如IT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深信服就在2月3日到9日之前安排了充实的在线课程,员工必须每日学习4-5个小时,平台会自动记录员工学习状态,连代理商等合作伙伴也不能“幸免”。他们将于2月10日进行相关专业认证考试,员工的学习情况和考试结果还会跟绩效考核挂钩。
主要负责渠道和商务关系的深信服员工李武发就趁此机会补充了技术知识——对产品功能、技术框架和PoC测试的了解有利于他更好地开展工作。
部分企业则加班加点,直接来到抗疫一线,响应疫情中的各种突发业务需求。
由于退改业务爆发,飞巴商旅CEO陈倩楠告诉「甲子光年」,整个春节期间飞巴员工都没休息:在大部分一线城市的机场都有飞巴员工24小时驻场,处理着客户到境外又被迫返航、因大面积航班延误的被迫退票和改签业务,以及临时发起的安全检查等事件。
除夕的一个电话会议,也让数字广东的粤省事(“粤省事”是一款集成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团队忙碌起来,他们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快速推出“粤省事·疫情防控专区”功能,提供关于疫情状况、权威防疫资讯、群防群治战疫情和防疫便民服务等线上服务。
时间紧、任务重、团队成员分散各地,为达成目标,粤省事团队找到了合作两年多的腾讯TAPD——一款在腾讯内部运行了十多年的敏捷协作平台,并迅速在TAPD上建立了专门的版本迭代,统一管理开发需求,在线实时分配任务,确保每个版块落实到个人。
经过96小时的线上奋战,第一版本在1月27日迅速上线,此后4天里,粤省事又快速迭代了6个版本。
不为用户所知的是,因疫情突然,时间紧迫,员工又四散在全国各地,粤省事团队的很多成员都是左手抱娃、右手抱电脑干活。
粤省事团队员工左手抱娃、右手抱电脑工作
华为则参与了全国关注的火神山医院建设,火神山的5G基站、视频会议设备、管理平台等都是由华为出力迅速搭建完成。
1月31日晚,华为与中国电信经过半天紧急协调联合搭建5G远程会诊平台,员工在调试远程会诊系统
3.学习云办公
更大的考验在开工之后——中国进入了超大规模云办公状态,各公司都要开始学习和适应云办公节奏,这涉及到产品选择、方法流程、组织方式等方方面面。
首先是各线上办公工具都受到了空前的用量挑战。
华为云副总裁、联接与协同业务部总裁薛浩告诉「甲子光年」,WeLink从1月25日开始推出免费策略后,第一天就新增了近4000个企业/单位;团队协作工具Teambition宣布企业版免费开放政策当天(1月28日),也新增了8000+用户。
到2月3日早上开启第一波云办公高潮时,很多厂商更是出现了“招架不住”的情况,#企业微信钉钉崩了#也登上微博话题热搜。
WeLink出现了短暂的登陆限流现象:“我们预期到了这个需求会爆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实际的业务量依然远超我们的预期,会议等主体模块都工作正常,一些查询模块、注册模块等小功能会有一些瓶颈。”薛浩说。
他还对「甲子光年」透露,开工后,华为内网流量增加了20倍,外网流量增加了几百倍。WeLink每天的流量都在前天的峰值基础上再增长50%-70%;每天新增的注册企业数量增长率为40%-50%。
除了视频会议外,对文档协作、项目管理、HRSaaS等工具的需求也在爆发。
2 月 3 日开工当天,Teambition注册量达到以往日均注册量的 5 倍。
国内人力资源SaaS厂商肯耐珂萨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开工第一天非常热闹,大量客户需求涌入,包括线上培训、协同办公、在线调研、视频面试等各种各样的远程工具,各种需求数量都超过100个。我们以前花了很多年去教育市场,感觉中国市场进展比较慢,但因为疫情,这种被动式推力反而让用户习惯发生巨大的改变。”肯耐珂萨CEO沈健告诉「甲子光年」。
需求涌现,对云办公服务商而言是商机,但对需要使用工具进行远程办公的员工和企业而言,却并不容易。
“在使用工具方面,并不是下载几款C端App那么简单,企业级应用一般功能较多,需要运营部门开通账号、导入组织架构、设置访问权限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培训。”云通讯服务商容联云通讯CPO熊谢刚谈到,而如今大量使用企业级办公产品的用户,可能是年纪稍大的中高层、学生群体等小白用户,基本全靠自助解决各种问题。
对于需要大量面对面接触才能开展业务的偏传统行业的公司,某协同办公从业者对「甲子光年」谈到,他们的数字化水平相对低,可能整个管理模式要进行调整。
其次,云办公效率也是一大问题。
从一些工具后台的数据可以看出,用户的工作时长其实被拉长,比如用户使用WeLink的三个峰值为:早上9:30-10:30;下午2:30-3:30;晚上7:30左右。在家办公的环境和氛围不一样,很容易就分心走神,干点别的事情,工作和生活就更难分开。
但云办公对企业整体的利好是,员工的沟通、协同都在线化后,有利于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以往员工线下粗放的工作流程、内容,都将在线上沉淀下来。
Teambition齐俊元对「甲子光年」谈到,过去协同还可以依赖线下场景,现在主旋律是在线远程,一是视频会议等功能成为刚需;二是数字化办公让工具使用的深度变深,比如要把工作任务在线管起来,光拉个群不行,还要借助专门的任务管理工具;三是必须配合新的管理和协同方法,当企业发现新的方式可以提升效率,最终“数字化”会留下来。
尤其是传统企业,在被迫尝试云服务之后,可能会对“上云”这件事有所改观。“现在像政府和大企业的信任也都建立起来了,以往这些机构都希望将系统部署在他们自己的机房里,现在都在逐步接受云的模式。”华为薛浩透露。
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还不是远程办公的核心,更难的是一套组织方式,往大了说是文化凝聚力。
石墨文档创始人吴洁对「甲子光年」谈到,开工前,公司针对云办公作出了要求:每天开早晚会,早会布置任务、晚会汇报工作成果、进度;会议纪要要按标准执行;通过OKR方式进行公司目标和跨部门协同管理;开会要打开摄像头这样的细节也已成为习惯性动作。
因此,在多数公司关注的云办公效率上,需要考虑的是,不再用工作时间来作为衡量指标,而是关注在效果、结果上。员工符合要求的产出、完成指定动作,这些都是通过协同平台进行管控。
出门问问CEO李志飞把这次疫情带来的极端情况视作一次提升强化内部管理的机会,他分享了一些提高员工远程办公效率的方法:
Teambition团队更是专门组织了一个对外免费开放的“远程办公知识库”,包括市场部、设计部、客户成功等部门及近 10 位外部企业管理者一同参与了知识库的建设,现已上线24篇文章,内容包括实时共享团队任务、建立信息传递规则、即时反馈机制等方法和五菱汽车、商米等公司的实践案例。
4.深度“在线化”
但有些工作不能简单、快速地通过云办公解决,而是要做更长期的布局——对并非全线上闭环的科技公司来说尤其如此。
在疫情当头、交通管制和可预见的经济放缓、劳动力成本升高等长远趋势下,改变生产协作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努力增加新的业务收入,已成为普遍的应对策略——其中一个核心点就是围绕“在线化”做更深层、远期的业务调整。
首先,在大的市场方向上,因为疫情,医疗健康、 在线教育、企业服务、本地生活、在线娱乐等行业需求暴增,不少公司已经开始布局或加大投入。
网易(杭州)副总裁、网易智慧企业部总经理阮良对「甲子光年」透露,网易智慧企业部也会在近期对在线教育、在线娱乐、在线医疗等行业做更多的市场投入,在技术支持、服务力度上加强,比如技术上,持续投入核心研发人才和资源到AI、音视频这两个方向。“我觉得在线化或者视频化的速度会变得越来越快。”
春节期间,徐峥以保底价6.3亿将《囧妈》卖给头条系免费首播就是一个例子,既减少了损失,也跟上了电影院线下用户线上化的大趋势。
其次,无法开展线下活动,意味着需要从线上进一步找到市场突破口。
云安全公司云深互联就调整了交付方式——原本云深互联的安全产品方案里包含服务器类硬件产品,现在都改为以SaaS模式交付,因为目前无法实现硬件的运输和安装。
出门问问目前的市场调整方向是增加线上传播力度,尤其是在移动端的市场投入比例增大;疫情结束后,也会针对可能出现的运动健身热潮,在运动手表等健康和身体监测产品上大力宣传。
网易智慧企业事业部则调整了原定于2、3月执行的一些偏线下的市场活动和整体营销策略。比如三月份的500人全国经销商大会,目前已经取消,但同时也在策划极具互动性的直播方案;对于老客户的拜访,新客户、新商机的获取都改为线上沟通。
致趣百川采取了三种市场调整方式:通过直播和内容营销去引流,然后再去寻找优质线索;其次,做好老客户的维护,把续约做起来;对以前的认知比较清晰的客户,促成成单。
“今年的业绩是要做到去年的double,去年是做到了前年的double,如今会更有难度,但也会尽量缩短中间的差距。”致趣百川市场总监韩佳新告诉「甲子光年」。
在产品层面,软件类产品还是能较快应对市场变化,但受供应链影响的硬件类产品可能还需要先摸清供应链的情况。
出门问问目前还没有摸清上下游供应链的状态,需要根据相关规定以及他们复工的时间来确定后续的产品生产安排。
一家餐饮类的采购平台莲菜网,原本只是做B端生意,现在直接把10种蔬菜打包为定价89元的套餐,送货上门,做起了C端生意。
容联云通讯CPO熊谢刚现在每天都走内部审批申请更多的服务器、存储资源,以应对持续增长的云视频会议等需求。同时还在春节前成立了一支专门应对疫情的百人产品研发团队,针对教育、金融等行业,进行行业化产品的规划和开发。
疫情也让商旅行业综合解决方案公司飞巴商旅CEO陈倩楠意识到需要通过技术来提升效率。
“在大规模退票的情况下,从上游到下游都没完全考虑到高并发量的问题,尤其是部分流程必须线下人工确认和审核,我想行业内许多公司将对这些环节进行业务流程和系统的技术改造。我们也将升级系统,给企业提供对员工健康状态、行程变动、航空公司等交通工具变化的查询工具等,并把这些工具开放给行业。”陈倩楠谈到,虽然投入大,但对于技术相对发展滞后的商旅行业而言,是必须补上的一课。
最后,疫情还带来了另一个非业务层面的“在线化”——客观上逼创始人和团队用更多时间来思考战略问题。
库柏特李淼告诉「甲子光年」,他们正在考虑寻找业务互补的公司,比如做机器人硬件的公司,探讨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甚至是产业上下游整合的可能性。
“前天(2月4日)一天,我的会议都是围绕这个方向,一是在线沟通大的战略合作方,这样疫情退去后,业务可以马上对接,快速跑起来;二是我也在考虑找产业方进行整合,我们已与好几家硬件机器人公司探讨过这个问题。现在所有人都面临越来越多的黑天鹅事件,大家都挺愿意抱团取暖。”李淼谈到。
只要还活着,只要还想活下去,不管受冲击大小,各公司都在奋力自救。
5.疫情后的变与不变
在2018年以来越来越频繁的各种黑天鹅中,这次的疫情来得之突然,影响规模之大,再次刷新了市场对“困难”的认知。
疫情虽是短暂的,极端冲击虽是一时的,但却会带来长期影响。
应对影响的方式如果只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已被反复提及的:效率为王。
这一次,对效率重要性的领悟是切身性的和全行业的——在疫情中,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工具和方式,会留下来沉淀成企业的底子。
而效率又会反应在组织架构、业务布局等方方面面。
组织上,灵活用工的趋势将进一步发展。
肯耐珂萨CEO沈健认为,现在的“雇佣关系”慢慢会变成“合作关系”,原来的办公方式也会慢慢变成“分布式协作模式”,朝着三个方向演进:
业务体系上,疫情后,企业对在线化、数字化、云化的态度会有较大转变。
“我感受非常深,以前所接触的企业都觉得会议系统、管理系统要放到自己家门前,放到自己的数据中心、机房里,现在使用手机、电脑上云之后,大家真的能明确,上云的效果也很好,也安全可靠。”薛浩对「甲子光年」谈到,企业对云业务的接受度可能变高。
容联云通讯CPO熊谢刚也有相似的看法:“可能到了4、5月份,企业高层在外出差时,更愿意高频使用移动端的系统,其IT部门也会加大对这类系统的采购,由过去‘锦上添花’变成‘不可或缺’,至少考虑的权重会增加。”
肯耐珂萨沈健讲了一个比喻,说中国人做什么东西,它都是圆的,日本人是三角的,然后德国人是方的,一个圆是很难被机器量化和理解的。“如今企业数字化之后,会越来越理性。对于大多数中国的企业,他们将会因为强烈外力从而加速其数字化、在线化进程。”沈健对「甲子光年」谈到,工作过程能否被科学地量化、数字化,都会跟企业的经营效率挂钩。
因此,云服务类产品也许会因为此次疫情,再次“优胜劣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也许两个月之后,企业基本都把远程办公工具全部用一遍,表现最好的工具,会成为最大的赢家。”容联云通讯CPO熊谢刚谈到,用得最多的可能很自然的就留存下来。
和在线化与云化相关的是,企业也会对信息安全更为看重,云安全领域将连带获得发展机会。
最后,是在战略层面的抗风险管理上,中国新一茬成长起来的科技公司在疫情中学到了宝贵一课。
“如果3个月没有进账也没有融资,企业是否可以存活?”在越来越频繁的不确定性事件中,类似的极端拷问,成为很多创始人现在必须设想的问题。
但这个学费,如果全部由各公司自己承担,后果太沉重——按市场自然规律,疫情对成长期公司的冲击大于巨头,而未来中国科技产业的繁荣,不能靠一个“阿里”,而需要有一群阿里。
自助者也需要他助。此刻也到了考验各地市政府治理能力和产业能力的时刻。
如今各地科技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城市竞争中,吸引优质科技产业集聚是重头戏,这是疫情也不会阻断的长期趋势。
整个社会的抗风险能力都应该升级,该出手了。
END.
| 远程办公方法论分享 |
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套方法论——「远程协同指南」。
该指南由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团队协作工具创导者 Teambition 制作。同时,为抗击疫情,Teambition 企业版还将免费开放使用至 2020 年 5 月 1 日。「工具」+「方法」两条腿走路,能帮助企业更好实践「远程办公」。
长按下方图片二维码访问「远程协同指南」知识库。
-科技产业-